中国·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官方网站)-Macau Sun City

理论前线




【光明日报】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斗争艺术及其历史启示




2024年01月03日 王强、宋文超 点击:[]




作者:王强、宋文超(分别系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形成了一套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系统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人民军队打败国内外异常凶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根本指引”。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深刻洞察世界大势和战争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战争指导思想,练就了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与本领,铸就了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斗争艺术,既包含在丰富的战争理论著述中,又体现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他领导人民军队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现代战争活剧,为赢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深入研究总结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对坚定灵活地开展军事斗争、有效破解强敌战略围堵和遏制打压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

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整体谋划,有效夺取政治军事双胜利

政治决定军事,军事为政治服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37页)。毛泽东同志更是形象地指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斗争,甚至可以说军事斗争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通过军事斗争配合政治斗争,运用军事力量改变政治力量,以创造有利的军事态势和政治形势,从而达到分化瓦解打击乃至消灭敌人的目的;通过以政治目的和政治需求为牵引,以军事斗争为支撑,从而实现政治性和战略性胜利。

注重从政治高度筹划和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的重要体现。坚持政治主导,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贯穿于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及战略战术等各方面全过程。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同志纯熟地综合运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领导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13页),把炮击金门、提出台湾问题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结合起来,使其相互配合,互为后盾,使我完全立于主动地位,既沉重打击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又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注重政治斗争,发挥政治攻势与武装打击的综合效能。毛泽东同志明确反对把战争孤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强调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局上综合考虑。抗美援朝战争谈判期间,根据战场内外形势变化,毛泽东同志敏锐争取和把握以谈判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创造了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打谈结合的军事斗争新方式,开创了大国战略对峙背景下打好局部战争的新路子。加强政治工作,夯实克敌制胜政治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会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97页)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军队通过新式整军运动,激发官兵斗志,促进内部团结,夯实了夺取胜利的思想政治基础。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当今时代,军事与政治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在这种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打军事仗往往就是打政治仗,处理不好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就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新时代新征程,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确保政治和战略主动。另一方面,要始终把军事这个保底手段搞过硬,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坚持战略判断与战术决断统筹设计,牢牢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

在军事斗争中,战略判断强调总体,力求统筹兼顾;战术决断强调要害,突出灵活多变,战略判断统摄战术决断,战术决断落实战略判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缺乏前瞻性的科学判断,战术决断就会抓不住重点,陷入盲目。反之,如果只考虑局部利益和短期形势,军事斗争就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

毛泽东同志既观全局、谋大势,作出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又抓枢纽,察要害,创新创造机动灵活的战术决断,在长期军事斗争中形成鲜明特质和历史内涵。以卓越的战略远见超前谋划早做准备。抗战胜利后,党在东北的部署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的战略智慧。从起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到合编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从抽调10多万部队和大批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东北,到在控制的广大农村进行土改,这一系列战略举措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同志全力争取东北以奠定中国革命胜利基础的远见卓识。以强大的战略定力洞察先机果断决策。毛泽东同志领导军事斗争,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总是察事早,应对快,当机立断,先敌决断,大刀阔斧打开军事斗争新局面。1935年5月,红军从会理向大渡河挺进,在行军路线选择时,毛泽东同志一反常理,出险招,带领大军向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进发。这一冒险之策,虽历经千辛万苦,却出乎敌人的判断,最终使红军绝处逢生。以足够的战略耐心抓住枢纽多谋善断。毛泽东同志非常善于抓住全局中的战略枢纽,牵住战争的“牛鼻子”,把战略决策细化成一个个战术,拿定一个个主意,落实一个个任务,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挥到极致。1947年7月,在我军数量和装备都未超过敌人之时,毛泽东同志作出了不按战争常规出牌的战略决策,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我军直接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这史无前例的作战样式和随之而来的战争变局,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同志抓住枢纽、果断决策的统帅风范。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国家安全仍将面临多重压力和诸多挑战,必须综合考虑战争危险、主要对手、战争发展规律等因素,深化对现代战争的认识,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搞透。坚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牢牢把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本质要求,实现筹划指导战争、开展军事斗争的最大效应。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70页),善于运用战争的矛盾法则,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以能击不能。坚持应对当下和谋划长远相统一,从最坏处准备,往最好处努力,把战争危险和危机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力争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坚持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一体运用,创新创造以弱胜强制胜策略

斗争是一门艺术,拼的是意志、决心、信念,比的是策略、智慧、方法。灵活的方式方法、高超的斗争艺术,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有斗争意志而不懂斗争规律、不讲斗争艺术,那是匹夫之勇,一上场就会败下阵来。开展斗争如果不循章法、盲目蛮干,把策略方法抛在一边,一把好牌也会打成烂牌。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斗争艺术,始终将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有机融合起来,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具有我党我军特点的斗争规律、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以人心向背作为敢斗善斗的立足点。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页)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鼓舞人民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并充分运用人民战争的优势条件,建立适应打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体系,实行主力军、地方军、民兵游击队相结合的整体战,使敌人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以历史规律揭示敢斗善斗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根本在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陷敌于游击战争包围之中,到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与数倍于我的敌人成功周旋……毛泽东同志坚持唯物主义和矛盾论,恪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思维和哲学理念,把斗争艺术建立在遵循规律、把握逻辑、恪守原则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了判断、决策与行动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以无畏精神立起敢斗善斗的支撑点。“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胆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指挥人民军队战争实践中所铸造的革命精神与气概。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不胜枚举,其真谛就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敢于直面敌人、敢于亮剑。松骨峰阻击战,一个连的志愿军挡住了数倍于我的敌人的轮番进攻。面对强敌,毛泽东同志的答案是,“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新时代新征程,如果缺乏斗争精神,不懂斗争策略,什么大事都难以推动、什么风险都难以应对,必然难以取得胜利。我们在斗争面前要有方法、有策略、有艺术,依法依纪、有理有节,把握规律、刚柔相济。“刚”的一面讲的是原则性,原则问题不能让,该斗争时就要斗争,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柔”的一面讲的是灵活性,就是要审时度势、权衡得失,着眼大局、管控风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

坚持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同步掌控,把握好军事斗争“时度效”

斗争过程是展现斗争艺术的根本途径,斗争实效是检验斗争成败的根本标准。斗争艺术通过斗争过程得以展现,斗争实效通过斗争过程得以产生。“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充满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党在长期战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

毛泽东同志善于根据斗争过程的具体情况不断丰富斗争形式,既讲方法,又讲策略;既重落实,也求实效,进而实现斗争效益最大化。从整体上谋划,在斗争中布局。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742页、第696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同志既从全国战场的整体性、关联性出发,使各个战区相互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战略布局;又注意把握战争节奏,使各战役环环相扣,始终朝着预想方向发展,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战略态势。从关节点突破,在斗争中破局。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战争指导者必须以自己的主要精力“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7页)。比如,四渡赤水战役中为打开入滇大门而将滇军引出云南,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以及在直罗镇战役中要求打歼灭战,都体现了善于抓重要关节点的军事智慧。从底线上坚守,在斗争中控局。毛泽东同志总结战争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特殊规律后深刻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1948年9月,毛泽东同志就“攻济打援战役”给华东野战军发电报指出,必须预估三种可能情况: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华野根据上述指示,周密拟定作战计划,充分做好战前准备,经过8昼夜奋战取得战役胜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因时而变、应势而变,把握好斗争的时、度、效。在研判“时”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军事斗争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确保战略全局稳定,营造于我有利的战略态势。在掌握“度”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节点,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避免矛盾斗争扩大升级影响全局。在赢得“效”上下功夫,校正斗争方向,以取得实效、多效和长效为目标,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赢得一切伟大胜利。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3日 11版)



上一条:【光明日报】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

下一条:【光明日报】独立自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开篇

关闭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凤阳校区) 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邮编:233100   邮箱:xcb@ahstu.edu.cn    Copyright© 太阳成tyc711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