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7111cc作物学重点学科团队

日期:2015-03-14 作者:佚名 点击:900次

太阳成tyc7111cc作物学重点学科于20105月经学校批准立项建设。学科经过2年多的建设,现有科技研发人员2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农业部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1人,省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1人,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作物学学科实验室已建成分子育种、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品质分析三个功能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仪器价值300多万。2011年,作物领域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



围绕主要农作物和饲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研究,作物学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承担“安徽省凤阳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建设;并与安徽省农垦集团战略合作,进行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先后育成玉米新品种9个,饲草新品种3个,其中皖草2号被作为全国杂交饲草对照品种,凤糯2146被作为安徽省鲜食玉米区试对照品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其中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安徽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2项,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在临泉、涡阳等地设有科研基地,2012年,在临泉县指导创建了安徽省夏玉米单产850.11公斤的全省最高纪录。本学科已成为安徽省皖北地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研究利用的重要基地。代表性成果:

鲜食糯玉米品种创制及应用:建立了鲜食糯玉米常规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7个糯玉米杂交种,发明了9个糯玉米自交系。构建了鲜食糯玉米育种技术体系,提出了新系(近代系)组配理论、杂交种四级鉴定选育方法及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牧草品种选育与高产技术集成示范:对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生态适应性比较,确定主推牧草种类和品种,围绕主导品种,研究与集成了坡地、林地、冬闲田等牧草的科学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牧草刈割时期与利用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糯玉米凤糯2062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基于自主研发的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及速冻糯玉米生产工艺,在滁州市建立糯玉米生产基地,实施高产优质绿色绿糯玉米产业化开发,推进了鲜食玉米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了产业化生产水平。

学术带头人:刘正,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太阳成tyc7111cc副校长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及市厅级项目10余项。先后选育审定糯玉米杂交种皖单5号、凤糯2146(国审)、凤糯476(国审)等9个品种。编写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