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教学团队简介

日期:2010-04-16 作者:<a href='http:/ShowAuthor.asp?ChannelID=1016/and/AuthorName=农学院' title='农学院'>农学院</a> 点击:1744次

《作物栽培技术》教学团队是以太阳成tyc7111cc植物科学学院所属的作物栽培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农学、农艺教育、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农科专业主要专业课为建设平台,是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科研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强、结构优的教学团队。本团队在教学及教研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教材建设:

1997年课程教学团队参加编写出版了《作物栽培学原理》全国统编教材,1998年参加编写出版了《作物栽培技术》(南方本、北方本)全国统编教材,2002年参加编写出版了《作物栽培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写了《作物栽培技术实验指导》、《作物栽培学原理实验指导》、《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指导》等校本教材。

2、获得的成果:

2000年《作物栽培技术》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9年,《作物栽培技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表1 获得的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等级

授予单位

主要完成人

农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省级

一等奖

安徽省教育厅

张子学、王波、陈世勇、于群英、杨安中

农艺与机电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及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校级

一等奖

太阳成tyc7111cc

时侠清、杨安中、胡明、隋益虎

水稻栽培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校级

二等奖

太阳成tyc7111cc

杨安中

作物栽培实践教学与实验田建设校

二等奖

太阳成tyc7111cc

林平、丁为群、杨安中、李孟良、牟筱玲

3、教学情况:

本教学团队共承担了12门理论课、6门实验课和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教师教学工作量饱满,团队始终坚持重在改革、重在创新、重在形成特色的原则,始终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实践教学方面大胆创新,于1994年开始率先在农学专业创建了“练功田”、“试验田”、“丰产田”三田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物栽培实践教学与实验田建设》1996年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了进一步规范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操作、考核等各个环节,团队于1997年就自编《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指导》、《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教学大纲》、《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考核标准》等校内教材,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团队每一位教师均有自己稳定的教学及研究方向,人人都有科研任务,常年开展科研、教研实践活动,并利用掌握的技术优势,积极为当地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好评。近五年来,团队主持或参加各级研究课题近24项,均很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平均每人发表论文7篇。目前,该教学团队正积极组织申报农艺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作物栽培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团队成员:

长期以来,作物栽培技术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均能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注重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的农学类专业教学团队。

本教学团队共有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学位1人,研究生学历人员6人;年龄在35岁以下4人。

5、团队带头人:

杨安中,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优秀教师,现任植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安徽省作物学会理事,安徽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主持教研项目2项,编写高校全国统编教材2部。

研究方向:

水稻高产栽培生理及技术

主讲课程:

主讲《作物栽培原理》、《水稻栽培技术》、《农业概论》等课程。现为《作物栽培技术》精品课程及重点课程负责人

科研项目:

1、太阳成tyc7111cc院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高氮利用效率水稻品种筛选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编号:2003yz12),2005.1—2006.12;

2、安徽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技术创新(编号:06003010B),2006.1—2007.12;

3、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稻“流”与源库质量及稻米品质的关系研究(编号:2006j030c),2006.5—2007.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1074)不同氮效率水稻苗期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和硝化微生物研究, 2005.1—2007.12;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编号:2006BAD02A06-17),科技部,2006.1-2010.12;

6、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审耐旱、高效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及配套技术中试与示范(编号:2007GB2C300147),2008.1-209.12;

7、安徽省重大攻关项目:抗逆广适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编号:09010301020),2009.1-2011.12;

8、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沿淮地区稻麦二熟保护性耕作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BB201005)2011.1-2012.12;

9、凤阳县科技合作项目:适宜江淮丘陵区种植的旱稻品种筛选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fy2010-12), 2011.1-2012.12;。

10、国家“十二五”粮食丰产工程项目:江淮之间水稻避旱补偿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编号:2011BAD16B06),2011.1-2015.12。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

1、水稻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旱作栽培效应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旱作水稻喷施6-苄基腺嘌呤的防早衰及增产效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水稻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对小麦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影响,水土保持学报

4、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5、喷施细胞分裂素分类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防衰及增产效应,水土保持学报

6、氮肥运筹方式对地膜旱作水稻抽穗后光合性能、剑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土壤学报

7、氮肥用量对水稻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8、氮、钾肥配比对水稻“混制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9、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10、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11、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稻后期光合性能、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杂交水稻

科研成果

1、沿淮淮北小麦、玉米种子工程示范研究,安徽省研究成果,2000年;

2、安徽省主要作物抗旱品种筛选及节水技术研究,安徽省研究成果,2007年。

3、耐旱、高效、广适性旱稻新品种“绿旱1号”选育与应用,安徽省科技成果2008年;

4、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1年。

表彰奖励

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获省级自然科学研究成果3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1项、校级教学成果4项、教学优秀奖1项。

团队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杨安中教授